福建電信:“黨建翼聯”架起“連心橋”(中國電信黨建翼聯活動)
如今,通信網絡建設突飛猛進,互聯網和數據通信已普及到千家萬戶。中國電信福建公司在業務上創新開拓的同時,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通過“黨建翼聯”,與地方政府、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結成聯盟,共同做好服務群眾的工作。其中,鼓樓分公司黨支部與軍門社區黨委開展黨建翼聯的做法與成效,獲得了第三屆“推進機制活、建設新福建”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
一大早,福州軍門社區居民胡文打開電腦發現怎么也上不了網,她立刻撥打10000號,沒多久,電信工作人員就上門了。胡文感慨,自從電信進駐到社區,現在她再遇到網絡故障,一點兒也不用慌,即便到了晚上,電信工作人員照樣會上門服務,這就是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黨建翼聯”下基層實踐活動發揮的作用。
從2011年開始,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鼓樓分公司黨支部就與軍門社區黨委組成共建單位,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聯動”,寬帶夜間修障服務就是其中一項。
此外,電信營業廳還為居民們推出延長營業窗口服務時限、建立敞開式營業受理模式、縮短用戶等候時長等一系列便民服務措施。
除了優化服務,社區治理也能看到電信的身影。比如,這個路燈就不簡單,不僅可以遠程控制開關和亮度,在燈桿內部還融合了很多信息化應用,有一鍵求助報警功能,聯動到智慧社區后臺和110,可以對緊急情況進行處理,同時也減少了多種信息化設施的重復立桿。
這是人臉識別智慧門禁,小區居民走到大門跟前,門禁系統就可以識別并開門,陌生人則會被擋在門外,來訪人員要通過由業主發送的隨機密碼才可以進入小區。
智慧門禁可以有效管理居住人員信息,無論是誰進出小區,人臉都會被傳到智慧社區后臺終端上。
小區停車位上的黑色圓鈕也是個“黑科技”,叫NB地磁感應裝置。只要車子開進車位,裝置感應到被覆蓋,便即刻將信息反饋到公眾號上,業主每次回家只需掏出手機,就可以了解小區停車的情況,就不用到處找車位了。
除了出行,軍門社區的智能化聯動還能監管到居民生活的很多方面。這是中國電信專門為老舊小區安裝的智能消防壓力傳感器。
傳感器可以感應到消防管道里面是否有水,水壓是否達標,避免有警情發生時,水管里抽不出水。
這是智能水表,水務公司可以通過它進行遠程抄表、遠程停水或復水。水表的實時監測,甚至能幫助到小區里的孤寡老人,如果一天內,監測到水流變化非常大,那么相關人員可以上門進行水表漏水檢測,如果老人在洗澡時摔了一跤,也可以監測到水流的異常情況,及時上門幫助。
這些年,通過黨建翼聯,軍門社區建立起了15項信息化應用,提升了社區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電信黨支部每月還定期下沉到小區參與民情懇談日,面對面解決老百姓的問題。
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高金興介紹說,福建電信用社區的信息化來推動社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用物聯網技術打造信息化社區;把電信的服務嵌到社區的服務里;不斷豐富社區黨建的內涵,通過聯學、聯建、聯創、聯享的方式,把黨建內容不斷創新,在黨和人民群眾間建立連心橋。
社區是“黨建翼聯”活動的關鍵一環,福建電信以社區作為切入點,打響了“黨建翼聯”品牌。這樣的模式還被中組部編纂到了基層黨組織的案例選編之中。目前全省已經打造了一千多個智慧社區、一千多個智慧鄉村。福建電信想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全省的社區和鄉村智慧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時通過5G、光寬和WIFI三個千兆,豐富智慧應用內容,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