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疏通管道解民憂(黨建引領聚合力建社區)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美君 喻哲)“終于不用捂著鼻子出門了!”近日,武昌區文明路113號的居民們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隨著最后一處路面硬化完成,困擾該樓棟多日的管道堵塞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居民們紛紛為社區和共建單位點贊。
半個月前,黃鶴樓街道彭劉楊路社區網格員在日常巡查時,接到居民反映,文明路113號一單元門前污水橫流,刺鼻的氣味讓過往行人避之不及。得知情況后,社區書記立即帶領網格員趕赴現場。經實地勘察和居民走訪,了解到該樓棟作為檢察院還建樓,因一樓架空層長期無人居住,加之部分居民不當丟棄紙巾等廢棄物,導致年久失修的污水管道不堪重負,最終破裂外溢。
“管道維修需要居民自籌資金,但協調過程并不順利。”社區書記介紹,網格員通過上門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對涉及的21戶居民進行了多輪協調,但僅有3戶表示愿意出資,其余住戶或推諉或回避,維修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考慮事關居民生活環境,面對這一困境,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粘合劑”作用,通過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與共建單位省檢察院取得聯系,共同協商解決群眾痛點問題。省檢察院相關負責人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專業人員現場勘查,并召開居民座談會聽取意見,最終制定了“兩步走”解決方案:先疏通現有管道解決燃眉之急,再實施管道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社區黨委的協調下,方案制定完成后,省檢察院立即安排施工隊伍開始作業。經過兩次大規模施工,不僅完成了管道疏通和改造,還對周邊路面進行了全面硬化,問題得徹底解決。看著煥然一新的環境,居民紛紛感慨:“多虧了社區和共建單位的及時幫助,現在出門再也不用踩著污水了。”
經社區協調,共建單位安排施工隊伍進行維修改造。 通訊員供圖
“這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融合區域化黨建力量,為民排憂解難的生動實踐。”彭劉楊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彭劉楊路社區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激發區域化黨建活力,不斷提升治理“精度”和服務“溫度”,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繪就居民家門口的“幸福圈”。